新聞資訊
我們以研為樂,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
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
【概要描述】生態環境部部長在《人民日報》發表署名文章: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- 分類:公司新聞
- 發布時間:2021-12-27 11:22
- 訪問量:
生態環境部部長在《人民日報》發表署名文章: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,生態興則文明興,生態衰則文明衰。新中國成立70年來,我們黨始終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,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事業蓬勃發展。進入新時代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、美麗中國建設,著力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人民群眾源自生態環境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顯著增強。
開創生態惠民、生態利民、生態為民偉大實踐
70年來,我們黨堅持生態惠民、生態利民、生態為民,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,不斷深化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,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。
戰略地位不斷提升。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召開,環境保護被提上國家重要議事日程。上世紀80年代,保護環境被確立為基本國策;90年代,可持續發展戰略被確定為國家戰略。進入新世紀,我國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。進入新時代,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,建設美麗中國成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,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駛入快車道。
治理力度持續加大。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,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持續加大。上世紀70年代,官廳水庫污染治理拉開了我國水污染治理的序幕;80年代,結合技術改造對工業污染進行綜合防治;90年代,實施“33211”工程,大規模開展重點城市、流域、區域、海域環境綜合整治。進入新時代,我國發布實施大氣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,全面展開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,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。
生態保護穩步推進。1956年我國建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1978年決定實施“三北”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,1981年開啟全民義務植樹活動,之后逐步實施保護天然林、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生態保護重大工程,不斷筑牢祖國生態安全屏障。進入新時代,我國堅持保護優先、自然恢復為主,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,開展國土綠化行動,劃定生態保護紅線,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。目前,全國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,各類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已達170多萬平方公里,中國人民生于斯、長于斯的家園日益美麗動人。
法律法規日益完善。1978年“國家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,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”被寫入憲法,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原則通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(試行)》,1989年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》,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軌道。進入新時代,我國制定和修改環境保護法、環境保護稅法以及大氣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核安全法等法律,全國人大常委會、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檢察院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界定入罪標準,立法力度之大、執法尺度之嚴、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。
公眾參與日益廣泛。我國堅持發動全社會保護生態環境,人民群眾的節約意識、環保意識、生態意識不斷增強,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廣泛。1985年第一次在全國范圍開展“6·5”環境日宣傳活動,1990年首次公布《中國環境狀況公報》,2007年第一次實時發布環境質量監測數據。進入新時代,我國積極倡導簡約適度、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,拒絕奢華和浪費,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;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,讓生態環保思想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;倡導尊重自然、愛護自然的綠色價值觀念,推動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懷。
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
70年來,我們黨堅持在保護生態環境中增進民生福祉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同志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,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、轉折性、全局性變化。
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踐行黨的使命宗旨的政治責任。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,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。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之所以能發生歷史性、轉折性、全局性變化,最根本的就在于不斷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。實踐證明,建設生態文明,保護生態環境,必須增強“四個意識”,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,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。要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,嚴格落實“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”,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、本領高、作風硬、敢擔當,特別能吃苦、特別能戰斗、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。
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。70年來,人民群眾從“盼溫飽”到“盼環保”,從“求生存”到“求生態”,生態環境在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,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。當前,不同程度存在的重污染天氣、黑臭水體、垃圾圍城、農村環境問題依然是民心之痛、民生之患。要從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做起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相關新聞
在線留言
- 馬先生(微信同號) 13511663168